1月11日,商务部发布的新一批中华老字号公示期结束,本批中华老字号中,宁夏国强手抓、宁夏民族饭庄、盐池惠安堡餐厅3家老牌餐饮店入列其中。这是继敬义泰、协力厚两家老字号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后,宁夏老字号品牌再次在该名录中拥有一席之地,与全国其他300余家老字号一起,共享盛誉。
宁夏的中华老字号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宁夏老字号发展情况如何?接下来宁夏将从哪些方面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如何续写“不老传奇”?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商务厅相关部门,还原在坚守与创新中宁夏老字号的进阶突围故事。
进阶国字号:在坚守和创新中打磨
“中华老字号”是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国内地老牌企业。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以及老字号产品品牌。
中华老字号的评选有着十分硬核的认定标准。此次三家宁夏老字号企业进阶突围国字号,代表着地方饮食文化的一脉传承坚守,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精心挖掘与扶持。
资料图片。
2023年2月,由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启动。自治区商务厅随即开启区内申报认定工作。按照企业自愿申报、择优审核推荐等程序,全区五地市共计近百家企业填写申报材料。自治区商务厅会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在可推荐数量上限内遴选企业并通过社会公示后,报送商务部。并对报送企业进行点对点辅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翔实报送资料,完善申报材料。在评审进入最后阶段,国强手抓、宁夏民族饭庄、盐池惠安堡餐厅等三家老字号脱颖而出,展现出最终入选的竞争实力。自治区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王跃宗介绍,这三家企业有工商记录的历史基本都在改革开放以来,虽达到了最新中华老字号评选认定的“年龄”标准,但审核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入挖掘各企业的历史延续和技艺传承,从发展历史脉络勾画百年老店画像,还原老字号的真正风貌,提炼企业品牌文化含金量,加大宁夏老字号的冲刺实力。为此,商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多次向企业解读申报标准,鼓励企业克服困难,帮助挖掘企业文化,指导完成材料报送。
宁夏民族饭庄相关负责人徐宝强告诉记者,这次评审也让他进一步领悟了精益求精的内涵。在接到退审资料后,民族饭庄组织团队,对照商务部、自治区商务厅等部门的要求,不断逐项完善评审“硬件”和“软件”,在反复打磨后最终报送了150多页的图文视频等综合资料,呈现出一个立体鲜活的民族饭庄。
民族饭庄经典菜品受到群众喜爱,保持宁夏的老味道。
另外两家企业也经历了同样的“艰难”时刻。国强手抓第四代传承人马国锋坦言,评审过程十分“严苛”,唯其如此,更觉中华老字号的含金量,今后必定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金招牌。
最终,经过商务部组织的相关专家对全国申报企业进行统一评审,历时10个月,我区推荐的吴忠市国强手抓、宁夏民族饭庄、盐池惠安堡餐厅三家老字号经过上百名专家、评委“放大镜”下的严格审核,不负众望,入选中华老字号名录。
消息传来,惠安堡羊羔肉餐厅当家人宋德君感慨万千:“原来总认为这是家族传承的私事,现在意识到企业代表着宁夏,荣誉和责任同在,企业必将精益求精坚守老味道,今后决不能让中华老字号蒙尘。”
最是情怀动人心。与新一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平均“年龄”138岁相比,宁夏的老字号略显年轻,却也同样经受了岁月考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碑,承载着宁夏人的美好记忆,在网红美食店不断涌现的今天,它们一手用“老一套”手段保持传承技艺,一手搞创新,贴近年轻人,把老故事讲出新气象,不断焕发新生机。
擦亮金招牌:盘盘“老”家底
目前宁夏本地老字号的存量是多少?老字号的含金量几何?有多少老字号在正常经营存续?
“老字号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哪个部门评出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摸家底’,通过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标准制度把人民喜爱、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宁夏老字号‘找’出来。”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商务厅组织开展对全区商业企业、手工业从业者的摸底调研,获取到充分的一线数据和资料,力求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顶层设计做好铺垫。
通过这次摸底发现,宁夏“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保留历史传统和创新发展两方面的冲突,部分“宁夏老字号”缺少对时代发展变化的考虑和消费观念变化的研究。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服务水平不高,品牌效应发挥不够明显,市场竞争力不足。此外“老字号”山寨假冒品牌屡屡出现,冲击了“老字号”生存和发展环境。一些“宁夏老字号”企业法律意识不强,缺乏维权经验等。
“我们也发现宁夏有很多有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企业,老字号的后续储备量不小,可供挖掘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自治区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副处长王跃宗在参与“摸家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蹚过岁月之河的老字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站在十字口口面临选择。
近年来宁夏从政策制定、身份认定、梯队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深挖潜力,积极挖掘扶持老字号,越来越多根植于宁夏本土文化和传承的老字号从隐身走向了台前,重拾“少年心”,亮出“老招牌”,在新商海中遨游。
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商务厅先后制定印发了《“宁夏老字号”认定规范》《关于促进“宁夏老字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夏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等多份文件,明确了老字号认定机构、工作规程、认定基准,围绕保护、传承、创新和服务,制定了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为宁夏老字号积极适应消费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保驾护航。
在完备制度管理的顶层设计同时,商务部门及时开展身份认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老字号资源和品牌的挖掘和培育。2019年,自治区商务厅牵头组织认定自治区首批21家“宁夏老字号”,对首批认定的老字号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并为每家老字号企业量身制作宣传视频、宣传画册、设计LOGO,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各类商业活动等,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扩大宁夏老字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惠安堡羊羔肉餐厅总经理宋德君在介绍老店。拂去岁月尘土,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老字号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是先决条件,市场接受不接受是主要标尺。被评选出来的老字号,首先需要放在市场的“大海”里经受风浪,接受检验。王跃宗介绍,宁夏制定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和规范,形成各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作合力的同时,也将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了“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让消费者参与到老字号的管理中,引导老字号葆老焕新,健康发展。
老字号的培育不应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企一店”,而是一个团队、方阵的集体崛起。宁夏以“发展壮大老字号,支持培育新字号”为原则,鼓励和引导各地市县区开展市(县)级及不同领域的老字号企业认定工作,并给予政策、资金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2019年吴忠市评选认定“吴忠老字号”5家,2022年金凤区评选认定“金凤区老字号餐饮企业”企业49家,2023年“浪宁夏 品味道”美食文化节新增18家“宁夏餐饮老字号”企业。本土老字号队伍日渐壮大,梯队形成,为更多的老字号走出宁夏走向全国提供保障。
续写“不老传奇”:不舍“匠心” 拥抱“少年心”
前不久,商务部在对已有中华老字号进行复核的过程中,发现我区宁夏敬义泰食品有限公司、银川市协力厚医药连锁总店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存在企业经营不善等“硬伤”,从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关于老字号如何葆老焕新的思考和关注。
宁夏两家“国字号”老字号的摘牌,给更多宁夏老字号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的确,入选老字号,绝非一“老”永逸。在信息时代的迅猛洪流中,老字号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葆老焕新是老字号们的终身使命,容不得懈怠。
“我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在学习和吸取经验。我总结老字号企业经营不善,主要有三个原因,要么企业从业人员停滞不前吃老本,要么是跑得过快丢掉了精益求精的匠心,还有就是分心搞多种经营失了本心。”国强手抓第四代传承人马国锋投身本家餐饮企业管理近30年,在看到中华老字号摘牌的新闻时深受震动,深入思考后说道。马国锋欣慰于国强手抓几十年专注老本行,没有随风走贪大求全。此次入选中华老字号,他把“守正创新 与时俱进”八个字作为今后扬帆再起航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家族企业和自己,做好经典传承,不忘创新焕新,不断学习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国强手抓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
国强手抓现代后厨明厨亮灶,烹出手抓不变老味道。
吴忠民族饭庄总经理徐宝强从企业的基层打拼成长起来,历经民族饭庄的多次危机与沉浮,在他看来,做好一个企业难,传承一个百年老店更是难上加难。作为老字号的每个从业者和管理者,都需葆有敬畏心,坚守匠心,恪守初心,学会用时代的新瓶盛放经典酿造的老酒。
“惋惜但不悲观。”面对原有2家中华老字号被移出名录的情况,自治区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负责人班艳蓉坦言,这是宁夏在老字号培育过程中的沉痛教训,但也应该看到,宁夏现有评选的30余家本土老字号企业,已经形成创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的中坚力量。可以预见,除了在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老品牌外,将来会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新品牌成为中华老字号。
“价值在‘老’,出路在新。坚守‘老一套’,开创‘新思维’,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班艳蓉表示,商务部门今后将继续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的挖掘、扶持和培育,持续壮大老字号方阵。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跟踪监测加大监督管理,督促入选企业整改创新,找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此外,商务部门还将继续组织举办“老字号嘉年华”评选等活动,聚焦老字号品牌优势,引导企业“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打造更多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既能卖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也能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百年传承的品牌内核只有插上创新的羽翼,才能飞得更远。期待更多的宁夏老字号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与时代一起奔涌,在岁月中保持一颗“匠心”和“少年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活自身创新潜力,创造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续写老字号的“不老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