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2亿元,同比增长7.0%,低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8个百分点。商务厅监测的274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4.2亿元,同比增长7.7%,比1-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和南部地市发展加快,消费市场不平衡状况不断改善。
一季度,全区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8.0亿元,同比增长6.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增速3.2个百分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和中卫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7.1%、6.3%、8.2%、4.7%和8.1%。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五个地市商品零售额全部有所增长,石嘴山、吴忠、固原市比去年有不同程度改善,分别增长4.5%、3.6%和0.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9、5.2和4.3个百分点;银川、中卫市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和6.1%,增速比去年同期缩小5.2和0.5个百分点。
(二)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业态支撑零售业增长。
一季度,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59家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80.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百货和超市两大传统零售业态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6%和10.3%,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2.9和11.4个百分点。专业店销售额同比下降0.5%,低于去年同期增速9.3个百分点。基本生活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全区重点零售企业食用类、日用类、衣着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7.1%、4.7%和5.0%,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8、12.9和7.9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家用电器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销售分别增长7.9%、8.5%、12.7%和9.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加快。
(三)交通类消费增长乏力。
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区石油及其制品类实现销售额32.1亿元,同比增长1.7%,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大幅收窄27.6个百分点。全区汽车零售额1-2月份下降4.8%。今年以来,汽车、石油及其制品类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成为影响全区社消总额增长的不利因素。
(四)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旺盛。
服务消费方面,一季度,全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9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区53家影院累计实现票房收入8513.3万元,同比增长47.1%,比全国增速高7.3个百分点。仅春节期间全区观影人数就达65.9万人次,票房收入2402.6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品质消费方面,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消费个性化、便利化、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网络约车、网络外卖、网络购票用户规模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区电影网上售票额约占总售票额的85%。
二、不利因素
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比如,与城市相比,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问题突出。传统热销商品如服装鞋帽、日用品、家电等商品将继续受到电子商务购物的冲击。市场运行易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农产品供给问题等。
二是发展不充分问题明显。宁夏作为消费品输入省区,品质消费供给不足,“区内挣钱国外区外花”的局面仍将持续。据统计,2017年全区出境游客12.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9%。境外消费品从过去的服装、手表、箱包等到现在的食品、保健品、电饭煲、马桶盖、感冒药等日常生活用品。从服务消费看,我区教育、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行业服务供给总体不足。
三是汽车类及石油制品类销售增速下降。汽车类和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2%和18%。汽车销售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随着保有量的增大,增速很难再有较快的提高。而石油及其制品类也很难再突破去年30%以上的高增速。较大的占比,较低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宁夏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步伐。
建议:个体工商户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消费品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但是,由于个体工商户没有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商户在填报统计数据过程中存在怕露富,怕交税的顾虑,不愿意纳入统计范围,不愿意如实填报统计报表。建议各级政府协调工商、税务、质监、消防、商务、统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彻底摸清辖区个体工商户的底数,对于经营情况稳定,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能转为法人企业的,转为法人企业,不愿转为法人企业的,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搜集整理商户的报表数据,在商户签字盖章,予以确认的前提下,代为填报统计报表,从而实现既不增加个体户负担,又能实现应统尽统的目标。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