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嘴山市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调整的重大机遇,突出陆港带动,多措并举,致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大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进惠农陆路口岸贸易便利化建设,逐步完善口岸功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口岸报关实现本地化。打通了惠农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通道,引进货代公司和报关公司,开通到达天津港的“陆港号”集装箱专列和宁夏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推行口岸通关便利措施,物流通关效率不断提高,口岸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初具雏形。二是口岸报关量增长迅速。2016年,惠农陆路口岸实现报关1183票,货重40.4万吨、货值11082万美元、征收关税671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倍、47.3倍、7.7倍、32.9倍。共检测各类出口货品915批次,货值3882.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6%和54.3%;签发各类证书1639份。主要出口镁锭、双氰胺、钽矿等产品,出口到沙特、荷兰、巴西、日本、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惠农陆路口岸实现口岸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三是口岸报关实现“三个一”。在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基础上,加强与天津海关的合作,实行口岸放行进、出口提运单电子化,推行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便利通关模式。“一次申报”即企业只需一次录入申报数据,可分别向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发送;“一次查验”即同一批货物需要关检实施查验/检验检疫的,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进行查验/检验检疫;“一次放行”即对于运抵口岸的货物,按照集中审单、集中查验、集中转检“三集中”模式,对惠农无水港进出口货物建立并实施直通放行。四是口岸关税实现就地缴库。石嘴山市海关税收就地缴库业务自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实现了石嘴山市进出口企业海关通关业务全程本地办理,为全市和周边地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更好地提供通关结算、就地缴库服务,标志着全市海关通关一体化和外贸便利化水平跨上了新台阶。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完善口岸功能。以完善现代物流业体系为基础,与甘肃国际陆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石嘴山国际物流园筹划建设石嘴山国际陆港物流基地;加强与河北曹妃甸港集团公司合作,争取曹妃甸港集团公司在惠农陆港设立分公司,延伸开展海港口岸相关业务;巩固与天津港合作,引进北方国际集团注册成立贸易公司和报关服务公司,赋予陆港贸易公司进出口贸易、报关、货代、运输、租船、订舱、仓储等一条龙服务平台功能,将惠农陆路口岸至天津港海关绿色通道“版本升级”;高标准建设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确保于今年9月30日封关运营。二是通过整合各方力量促进贸易便利化。积极协调银川海关会同银川海关驻惠农办事处,在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基础上,加强与天津海关的合作,实行口岸放行进、出口提运单电子化,推行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即“三个一”)便利通关模式。同时,为扩大直通放行企业的范围,宁夏检验检疫局结合宁夏外贸发展实际降低了准入门槛。凡严格遵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2年内无行政处罚记录、1年内未发生由产品质量原因引起的退货、理赔或其他事故的企业,均可申请出口直通放行。检验检疫二类以上(含二类)的分类管理企业,或实施“一企一策”“一厂一品一案”的企业将优先实施直通放行。海关驻惠农办事处认真落实“7×24”预约通关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方便企业报关,确保不误船期。三是加强支持保障。加快口岸及现代物流业发展,每年安排500万元政策资金支持陆路口岸建设,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口岸功能建设,实现海港、沿边口岸功能延伸,鼓励物流企业开展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加快铁路物流发展。出台《关于扶持惠农陆路口岸报关业务管理办法》,对在惠农报关的工业企业给予报关费用全免,对报关企业每单给予500元补贴,累计对报关企业发放报关补贴5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