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产业
TANYANG CHANYE
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环境载畜力布局肉牛繁殖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中国滩羊之乡
宁夏滩羊产业发展情况
滩羊是在独特自然条件下培育的优秀地方品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品种,在宁夏养殖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朔方绵羊因其毛如茧纩、细长柔软而颇负盛名。到乾隆年间(1755年),《银川小志》记载,滩羊已成为宁夏四大“最著物产”之一。
滩羊产业是宁夏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宁夏以做大做强“中国滩羊之乡”为目标,着力推进养殖基地、良繁基地、饲草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打造国内优质羊肉生产基地和“盐池滩羊”知名品牌,推进滩羊产业精品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全区滩羊饲养量达1221万只。其中,存栏596万只,出栏625万只。羊肉产量11.1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33.2%;人均羊肉占有量15.9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居全国第5。滩羊产业已成为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要做实做强‘滩羊之乡’”。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再次强调:“宁夏滩羊肉品质好,滩羊有滩羊的特点,要把这个品种保护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对我区发展滩羊产业的充分肯定,也为我区保护滩羊品种、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滩羊肉品质独特。宁夏中部干旱带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环境洁净、饲草丰富,水土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物竞天择,滩羊这一古老地方品种,其肉质细嫩、低脂肪、无膻味,含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中链脂肪酸和风味氨基酸,口感层次分明、富有弹性,香味细腻突出,用白水煮后,蘸上粗盐即可尝其鲜。滩羊肉先后入选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峰会和达沃斯论坛等重大会议国宴专用食材。“舌尖上的中国”对滩羊肉高度赞誉:“黄河冲出贺兰山,塑造了宁夏平原,几乎所有中国的美食家都认为滩羊肉质地最佳”。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台词更加经典,“咱宁夏这滩羊,你在哪儿都吃不着,一点都不膻,香!”。
二是品牌效益凸显。我区致力打造“盐池滩羊”区域公用品牌,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我国高端羊肉的代表品牌。“盐池滩羊”品牌先后入选全国商标富农案例、“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和“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国家重要农业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佳市场表现品牌”,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畜牧类第一,在中高端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品牌价值达71.1亿元。2020年春节期间,在中拍网举办的“高端风味盐池滩羊拍卖会”,单只最高价5313元,溢价率高达144%,出现了一羊难求的局面。
三是规模养殖水平提升。坚持把提高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作为关键举措,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整乡整村推进。全区现有滩羊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554家、养殖示范村136个、养殖园区329个,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47家,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1%以上,超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四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区现有滩羊屠宰加工企业24家,年屠宰加工能力580万只,屠宰加工比例达45%。加工企业根据滩羊各部位特点和餐饮习惯,开发出法式羊排、腿排小切、羊蝴蝶排等100多种精细化分割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11%以上。在28个省区开设销售门店226家,形成“企业直销店+品牌专卖店+零售店+超市专柜+网络电商”的销售模式。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宁夏将滩羊产业列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九个重点产业,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成立产业专班,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了财政扶持、用地用水、金融保险、科技支撑、人才培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充分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全面提高滩羊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滩羊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到2025年,滩羊饲养量达到1750万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0%以上,屠宰加工比例达到70%,精深加工比例达到25%,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00亿元。做强“盐池滩羊”品牌,做大“中国滩羊之乡”,让滩羊成为百姓的致富羊、宁夏的发展羊、中国的品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