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水饺
华彪臊子面
三利酱油
银春面粉资料图片
银川市新华街仙鹤楼。
华彪面馆的师傅们煮面。
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55个品牌被移出名录,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宁夏敬义泰、协力厚两个品牌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宁夏再无中华老字号,引起宁夏网友关注。那么,除了已被除名的两家中华老字号,宁夏老字号还有哪些?它们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未来发展之路在哪儿?
走访
老字号与时俱进 并未“倚老卖老”
仙鹤楼 奔赴上海参加进博会
11月21日10时许,在银川市新华街仙鹤楼总店,还没到饭点,厨师们便忙碌起来。明厨亮灶之下,厨师们分工明确,剁馅、拌馅、和面、擀皮儿、包饺子,一个个形如元宝的仙鹤水饺被整齐地摆入托盘之中,静待顾客到来。
“被评为老字号后,经常有出租车司机拉着外地的游客来这儿吃饭,可以说我们享受到了老字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银川仙鹤餐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辰冬介绍,仙鹤楼创建于1985年,历经近40年发展和传承,目前已拥有宁夏饮食文化博物馆、宁夏人的会客厅、非遗饺子体验馆、仙鹤楼旗舰店等9家直营店,均位于繁华街区,交通便利。
虽然是老字号,但经营理念不能老。为跟上时代发展,公司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比如连续举办7届大型公益活动《大宴凤城》“千斤饺子万人品尝·十万个饺子奉献宁夏人民”宁夏仙鹤楼饺子文化节,并在宁夏商务厅的引荐下,赴上海等地参与进博会等大型活动推介自己,“这几年知名度比4年前又上了一个台阶”。为保证每一个仙鹤水饺都能还原食客们心中的老味道,仙鹤水饺在大小、重量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重量误差不超过2克。与此同时,在仙鹤水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仙鹤凤爪、仙鹤秘制卤兔等多种经典菜肴。
华彪面馆 成外地游客打卡地
中午12时许正值用餐高峰,在华彪面馆阅彩城店,前来吃面的顾客络绎不绝。其中,既有逛商场的顾客,也有阅彩城的员工,在这些食客口中,这家店“量大实惠”“口味独特”“非常有特色”。
实际上,这家面馆吸引的不仅是“土著”们,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同样有吸引力。“到了旅游旺季,经常有外地口音的顾客来吃面打卡。”华彪面馆阅彩城店负责人马靖昊称,被评为老字号后,对餐厅的名气加持非常大,孜然炒面、贺兰山野生蘑菇面深受外地游客青睐,未来他计划借着这股影响力将华彪面馆的“版图”扩大到外地。另外,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个愿望——将所有老字号集中到一条街区上,这样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更方便,“经常有顾客吃完面要走的时候,就问我仙鹤楼在哪儿,迎宾楼在哪儿,都有啥好吃的,所以我想,要是相关部门能统一规划个老字号街区,同时上线宁夏老字号地图,就更好了。”
银春面粉 “八十高龄”依然求变
对于很多老银川人来说,“银春”两个字再熟悉不过,不少人都会说“我是吃着它家面粉长大的”。
作为老字号,银春的历史从1943年便开始了,从宁夏面粉公司到宁夏人民面粉厂,再到银川面粉厂,2000年以后,正式更名为银春面粉。此后,这家以粮食加工为主的企业尝试在产品方面创新,先后推出小包装系列杂粮粉、特一粉、优质挂面等30余种单品,并不断更新销售模式。2010年,引进被誉为“液体黄金”的突尼斯迦太基特级初榨橄榄油,新增保鲜面、杂粮粉两条生产线,年产量2万吨。
“老字号不能画地为牢,必须与时俱进。”宁夏格瑞银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军表示,近年来,公司依托现有资产,转型为经营服务型企业,目前公司的创业园已吸引十多家企业入驻,解决了200多人就业问题,“作为老字号,公司一直在多样化发展,但初心始终未变。”
三利酱醋 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科技含量
走进三利酱醋生产车间,空气中飘着一股浓浓的醋香味儿,一个个纸箱的外包装上,“宁夏老字号”几个字格外醒目。
三利酱醋始建于1984年,是在原国有企业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已有30多年生产历史。公司负责人马超介绍,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年产三利牌酱醋5000多吨,产值近1200万元,产品畅销全区以及周边省区部分地区,产量和市场份额在区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作为老字号,三利酱醋坚持传统发酵工艺、纯粮酿造的原则,选用宁夏优质粮食为原料,利用成熟的生产工艺精心酿制,产品风味纯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我们公司通过引进技术、改造工艺来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马超介绍,这几年来,公司与甘肃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引进移池淋油发酵酱油工艺和固定化酵母酒化酿醋工艺,有效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改善了产品风味,提高了质量,增加了效益。
目前,公司的酱油、食醋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我们非常珍惜老字号这个称号,在今后的生产和经营中,将一如既往,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放心调味品。”
迎宾楼雪糕。
老毛手抓。
老苗月饼。资料图片
在吴忠,杜优素羊杂碎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西夏王葡萄酒。
德隆楼。资料图片
创新谋变, 让老字号活起来走出去
实际上,宁夏的老字号远不止上述4家。早在2019年7月,宁夏商务厅就发布了21家宁夏老字号,包括德隆楼、仙鹤楼、迎宾楼、西夏王、大夏滩羊、伊光牌、银春、三利酱醋、老毛手抓、华彪面馆、灵农、沙湖春、丁大头、杜优素羊杂碎、国强手抓、张寡妇黄酒、老苗、荣味斋、杞王、枣园莫氏清炖土鸡、老纪清炖土鸡。今年7月28日,宁夏商务厅又在官网发布了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推荐名单,包括老毛手抓、国强手抓、杜优素、老苗月饼、老纪清炖土鸡等12家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餐饮品牌。
“我们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对宁夏老字号企业给予扶持引导,比如分享外地相关展会、博览会信息,想参加的,我们就积极对接、预订展位,鼓励企业走出去。”宁夏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工作人员王跃宗介绍,宁夏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在特色商业街、旅游景区、商贸聚集区、传统古村落聚集发展,有效利用节庆活动、展览、电商平台、媒体等,宣传宁夏老字号品牌,展示宁夏老字号技艺,促进其保护传统和创新发展。
目前,宁夏21家老字号主要集中在餐饮及食品加工领域。其中,银川11家、石嘴山2家、吴忠4家、固原1家、中卫3家,所有品牌均经营正常。这21家品牌被认定为老字号后,宁夏商务厅公开招标为他们设计LOGO,量身定制宣传视频、画册,并在商务厅官网设置老字号宣传专栏,多次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各种展览展销活动,不断扩大老字号知名度。
2022年,宁夏商务厅还联合6个部门出台《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保护、传承、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宁夏老字号的综合竞争力,并将老字号品牌宣传纳入宁夏旅游推介板块。鼓励各类媒体拍摄老字号纪录片、微电影,制作老字号丛书、画册,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
面对困境,老字号如何实现“逆生长”?
目前,宁夏在挖掘、推进老字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数量上看,宁夏老字号数量少、规模小,发掘、培育、传承工作尤为迫切。
其次,创新能力较弱。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保留历史传统和创新发展两方面的冲突,部分宁夏老字号缺少对时代发展变化的考虑和消费观念变化的研究。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水平不高,品牌效应发挥不够明显,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而且,企业维权意识不足。老字号山寨假冒品牌屡屡出现,品牌形象经常遭到模仿盗用,冲击了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宁夏老字号的未来在哪儿?或许,从宁夏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督管理厅联合制定的《宁夏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可以窥得一斑。该《办法》于10月27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宁夏老字号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品牌创立时间在30年(含)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面向居民生活提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较高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而对于已经评上宁夏老字号的品牌们来说,如何“逆生长”则是共同的难题。市民王女士认为,老字号要逆生长就必须融合创新,在这方面,她认为老苗月饼非常值得肯定,“老苗月饼一直随着人们的口味创新,无论是潮式、苏式、广式还是水果口味,我们一家四口总能选到自己爱吃的。每年中秋节提上一盒老苗月饼走亲访友很有面子,再给外地的亲友寄上几盒,送去来自家乡的情怀,这是其他品牌月饼代替不了的。”
市民宋先生则认为,老字号不光从口感上、包装上要迎合消费者,从工艺上也要及时改进,还应该结合与时俱进的营销手段,用各种方式去推销自己。
“近几年国货回潮,很多年轻人开始用国货、穿国货,我觉得老字号完全可以借鉴一下,除了提高产品本身的品质、性价比、审美外,也可以借鉴国货产品形成的文化风潮。”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21家老字号,有的我都没听说过,所以首先要从销售层面作出改变,主动去迎合市场,而不是等着消费者主动来找你,就像我经常在网上买德州扒鸡,是因为它常在饭点出现在直播间里,让人刷到后就有想了解、想购买的欲望。”“希望官方能加大宣传力度,针对老字号多推出一些优惠券、折扣等活动,尤其是对外地来的游客,让他们出了火车站、机场,一眼就能看到这些老字号的广告,清楚地知道哪些老字号有哪些特色。”面对老字号的现状,市民纷纷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