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商务动态

驻村帮扶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振兴——自治区商务厅驻原隆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5

“昔日的‘干沙滩’如今成了‘金沙滩’,移民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卷!”在闽宁镇原隆村的文化广场上,驻村第一书记指着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感慨道。

原隆村是“十二五”百万移民扶贫攻坚战略新建的移民示范村。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自治区商务厅自2021年7月以来,选派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入驻原隆村开展驻村帮扶,四年来,累计协调落实各类资金100余万元,推动原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0万元,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党支部”。

党建引领

锻造乡村振兴“硬堡垒”

工作队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创新运用“三个结合”工作法,努力锻造乡村振兴“硬堡垒”。理论武装与技能培训结合。把党课宣讲、政策解读与温棚种植技术等培训结合起来,把课堂灵活设在田间地头、村民广场等场所,持续推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今年以来,组织专题党课8场、主题党日活动6次,覆盖党员群众1200余人次。党员先锋与网格治理结合。建立“党员中心户+网格员”双联机制,划分14个“微网格”,试点“积分制”管理,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文明评选、送医入村等活动10余次,村民参与率超85%。红色引领与群众参与结合。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8场次、“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23次,解决道路修缮、灌溉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17项。今年以来,商务厅党组成员带队先后3次来村,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共同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党旗在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产业赋能

激活发展“新引擎”

工作队将产业振兴作为强村富民的核心抓手,通过调研谋划“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农户增收”融合发展路径,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盘活资产。组织党员带头承包54栋闲置温棚,“沉睡”的闲置资产变身助农增收的“聚宝盆”。推动组建的食用菌合作社预计年产值80万元。科技兴农。引进纳米渗灌技术提升种植效能。建成4个“小龙杆”葡萄实验棚,种苗成活率达99%,“原隆红”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旅融合。开发“红色记忆+非遗手作”线路,年接待研学团体超2000人次。联动厦门市思明区殿前街道落地帮扶项目3个,预计带动150户农户家门口就业。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月入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村域内的立兰酒庄葡萄种植园里,留守妇女边摘葡萄边笑着说。

民生为本

书写暖心“幸福账”

工作队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积极摸排、多方协调,持续跟进、紧盯落地,逐步将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账单”。基础设施升级。完成5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2公里主干道亮化,推动清洁能源空气能项目惠及1100多户村民。文明乡风浸润。开展“邻里守望”活动评选先进典型12人,募集5000册图书打造的“书香原隆”成为村民精神家园。精准暖心帮扶。为残疾儿童协调康复资金2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定向帮扶5名困难学生,协调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到原隆村设立招生点,对低收入人群制定“一户一档”精准帮扶方案。

“这份工作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大学生张丽娜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获得实习岗位后感慨道。

征程万里风正劲,乡村振兴再出发。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牢牢把握“规划落地、产业富民、生态宜居”的工作方向,全力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让移民群众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14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63 
宁ICP备05001183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19号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