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商务动态

县域商业故事集 | 沙坡头苹果的“智能升级”路——记王小亮与产地集配中心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9

近年来,宁夏的县城与乡村间,涌现出不少关于县域商业发展的新鲜事。它们不是政策条文的生硬呈现,而是融入生活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藏在宁夏乡野间的“商业摆渡人”,感受宁夏县域商业发展的新活力。

宁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生动故事集

(六)

沙坡头苹果的“智能升级”路

记王小亮与产地集配中心的故事

“以前苹果再好,没经过正经分选,到收购商那儿就被压价。现在通过智能分选线分选后的苹果,比原来价格能多卖三成!”12月上旬,在沙坡头区宣和镇汪园村农发果蔬苹果产地集配中心务工的果农孙玉鹏望着传送带上的红苹果,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让果农赞不绝口的集配中心里,藏着王小亮和他的县域商业“苹果梦”。

一颗苹果的“身价困惑”。

王小亮多次带着家乡的沙坡头苹果拜访客户、走访市场,却屡屡碰壁,“只因苹果个头不均匀,有硬软伤,一斤只能卖到3元钱。”沙坡头苹果平均甜度比市场同类果品高2个百分点,只因“卖相”不佳,导致身价大降。回到宣和镇汪园村自己的果园,眼前的景象更让人揪心:妇女们蹲在地头凭肉眼分苹果,一天最多分拣300公斤;人为分拣再认真,也难免有不符合标准的苹果装到周转筐内走向市场,导致一部分损失。“不是果子不好,是产业链没跟上。”

2024年初,王小亮在山东观摩学习中,看到智能化分选设备让山东苹果“身价倍增”,一个念头萌生:我要把先进设备带回家,让沙坡头的苹果也“挺直腰杆”。

从想法到现实:60天建起“苹果加工厂”。

2024年10月初,自治区商务厅发布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可以建设苹果产地集配中心,这与王小亮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决定:“建智能化自动分选线,让每颗苹果卖出公道价!”质疑声随之而来:“机器能比人准?”“几百万投进去,啥时回本?”

王小亮带着四位社员远赴山东考察,看着别人的智能生产线,心里默默算账:“这设备每秒钟能分选8个苹果,能抵20名工人,年处理量能达到5000吨。沙坡头年产5万吨苹果,优质果溢价30%,一年就能多赚上千万元!”

“10月初外出学习,11月投产建设,搭建车间、采购设备,总投资890多万元,45天就完成1680m²生产加工车间,15天装好设备,建设苹果智能自动化分选流水线1条,新增苹果智能化分选中控网络系统、中控台、纸箱悬挂线、苹果智能检测系统,购置内外检测设备和重量检测设备;购置货架、周转筐、叉车,配套货运车等设施设备。”王小亮自豪地对别人说。为了让分选设备赶在苹果上市前投用,施工队两班倒,他带着技术人员住在工地,每天只睡6个小时。

11月30日,第一颗苹果通过检测通道落入“特级果”料箱,20多位果农自发鼓掌。

一颗苹果带动一条产业链。

12月5日,苹果产地集配中心内,智能化分选中控屏数据跳动:糖度14.8%的苹果发往重庆精品超市,12%的送果汁厂,果梗也被收来加工成膳食纤维。“每小时处理2吨苹果,是人工分选的10倍以上;冷库恒温0℃,保鲜期延至次年5月份,损耗率从20%降至5%以下。”王小亮开心地向大家介绍。

集配中心带动周边260名村民就业,妇女占比超八成。“家门口上班,每月挣2900元,不耽误照顾家人。”分拣工张晓琴笑道。集配中心从冷藏保鲜、分级包装、物流运输等各方面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农民还可以通过全产业链岗位增收。集配中心投用后,当地苹果均价上涨25%,年带动农户增收超800万元。

寒风中,冷链车驶离集配中心,“农产品进城绿色通道”标识醒目。沙坡头区工信和商务局局长说:“集配中心让苹果‘智能升级’,更激活县域商业‘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新能。”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14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63 
宁ICP备05001183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19号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