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发布>商务政策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12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 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区现代物流业保持稳步增长,物流效能不断提升,运行成本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物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2020年,全区社会物流总额7025.26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38.59%;物流业增加值376.22亿元,比2015年增长8.06%,物流业已成为我区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2020年,我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4024.91万吨,比2015年增长0.6%。快递业务量达到7317.77万件,比2015年增长227.8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物流规模稳步扩大,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物流效能结构改善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区积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支持煤炭开采企业、大宗物资物流企业及大型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不断降低公路运输强度,物流运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20年铁路货运量8633.61万吨,较2015年增长53.32%,铁路货运量占全区货运量的比重由2015年12.8%扩大到2020年19.6%,“公转铁”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7.0%,较2015年下降了6.3%,物流降本增效取得成效。

三、物流通道设施加强完善

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外通道畅达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45公里,路网密度达249公里/万平方公里,较2015年提高47%。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3.69万公里,较2015年增长11%。高速省际出口通道达12个,“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是西部第2个、全国第11个县县通高速的省区。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为中心,中卫沙坡头、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为补充的“一干二支”航空运输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四、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十三五”期间,我区重点推进建设了宁夏交通物流园、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等一批货运枢纽功能突出、公共服务属性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范围较广的物流园区。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分别入选交通运输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这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通全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网络。银川综合保税区积极申请建设进境肉类、水果、种苗监管场地,常态化运行(TIR)欧洲国际卡车班列。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中卫开通“疆煤入宁”敞顶箱班列,天元锰业1000万吨保税仓库建成并投入使用,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验收运营。稳定运行宁夏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西部快线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宁夏班列,来自中亚、俄罗斯和蒙古等沿线国家、地区的亚麻籽、毛油、木材等大宗商品进口实现了重要突破,我区外向型国际物流通道格局已初步形成。

五、物流市场主体丰富壮大

“十三五”时期,我区积极引入中外运、中国物流、京东物流、新加坡丰树集团等一批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全区从事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的各类物流企业18577家。全区共有全国A级物流企业52家,A级企业数量位居西部前列。商贸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宁夏新华百货现代物流园被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确定为五星级仓库、中国仓储服务金牌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发展迅猛,全区共有快递物流企业831家,形成快递物流服务网点1470个,快递品牌19个。中国邮政速递、顺丰、京东、韵达、申通、圆通等骨干快递物流企业普遍建设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物流分拨中心。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围绕我区特色农业,涌现出茂鑫通、鑫茂祥、众力冷链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梦驼铃物流产业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型物流数字化企业已形成一定集聚效应。

六、物流科技装备广泛应用

智能化装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数字仓储、网络货运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不断涌现。宁夏共享集团、吴忠仪表有限公司等一批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物流中广泛使用了自动化仓储、智能AGV技术。银川公铁物流园与百度合作,开展了自动驾驶重卡集装箱载货试点。新百物流、新华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自主开发了WMS、TMS系统,条码识别、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电子信息技术。九鼎物流等网络货运企业自主开发网络货运大数据平台,形成一定的区域竞争力。新百物流标准化托盘和物流周转器具循环共用实践入选商务部示范推广案例,被确定为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企业。在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下,全区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物流产业政策,聚焦物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2018年)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64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7〕21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办规发〔2018〕12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104号)等相关政策文件,给予物流业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建设了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物流行业协会作用日益突出,协助政府制定政策规划、维护行业发展秩序、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在企业培训、物流统计、交流合作、行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构成。

我区“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物流运行成本仍然偏高。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物流发达省份差距明显,降本增效提质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铁路干线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枢纽建设相对落后,物流要素集聚和服务集约发展不够,综合性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等设施功能亟需优化。三是物流设施设备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占比偏低,现代信息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普及有待加强。四是行业主体发展尚不充分。我区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融资能力弱,具备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物流企业少,应对市场竞争能力偏低。五是物流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大。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区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获得感、吸引力有待加强,发展环境的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仍需加大。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一、新发展格局指明新方向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我区构建物流高质量运行体系,支撑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畅通国内物流大循环,统筹全区物流功能布局,提升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另一方面要拓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国际物流联通能力,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强化我区在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的地位,开拓中蒙俄经济走廊,夯实南向陆海新通道,强化东部沿海港口合作,多方向、宽领域融入国际大循环,更好地服务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二、先行区建设赋予新使命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新的时代重任,是党中央对宁夏提出的新目标。我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物流行业规模偏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行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式、低端化阶段,亟待构建集约、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针对我区物流业的不足和短板,必须加快转变物流发展方式,注重提升质量与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

三、城市群发展提供新机遇

培育发展宁夏沿黄城市群,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是“十四五”时期国家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战略部署,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快推动沿黄城市群物流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区域综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城乡生产生活物流需求将不断增长,物流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将不断显现,物流企业与市场资源配置将形成良性互动,我区城乡物流设施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四、产业战略提出新要求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发挥区域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以及枸杞、葡萄酒、肉牛和滩羊、奶产业、文化旅游等九大重点产业。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物流支撑体系密切相关,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更需要冷链物流的运输支持和保障。我区人均冷库容量较高,但冷库利用率较低,干线冷链运输能力较强,但冷链运输双向匹配度不高。城市冷链配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冷藏、冷冻、分拣、加工、包装、运输等各环节未能形成统一连贯的行业标准。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冷链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

五、创新科技激活新动能

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先进技术引领下,物流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将成为物流产业新的时代特征。“十四五”期间,在技术赋能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我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必将提档升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降本、增效、提质”总目标,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建网络、促创新、优政策”,加快构建供需匹配、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集约发展。立足服务新发展格局,紧密衔接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要素,提高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存量资源集约整合,提高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率,打造物流服务集聚区,促进物流服务协同,实现物流环节有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产业要素、国家安全协同融合。推动物流业与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枸杞、葡萄酒、肉牛和滩羊、奶产业、文化旅游等自治区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物流发展与安全生产协调联动。加快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和要素集成功能,形成定制化、个性化物流服务,打造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推动物流行业关键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支持和推动物流企业在经营业态、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和内容标准上进行创新,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坚持绿色发展。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要,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推进物流领域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广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协同运行的物流新模式,加强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推进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使用及设施配套,促进共同配送、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推动现代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区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设施布局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综合成本逐步下降,企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快捷、绿色、高效、集约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物流发展示范高地全面建成。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9300亿元,铁路货运量达到12000万吨,公路货运量达到33000万吨,民航货运量达到5万吨,快递业务量达到1.5亿件。

——物流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基本形成,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加快升级。到2025年,实现地级城市全部通高(快)铁,形成“三纵三横”骨架铁路网布局,全区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38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宁夏段全部贯通,“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创建1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成全区商贸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建成5个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快递物流三级服务体系,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达到2000个,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95%以上。

——物流成本有效降低。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到2025年,铁路货运比达到25%,运输方式更为合理。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下降到14.6%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业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和知名物流服务品牌,培育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0家以上。

——物流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物流“三新”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云仓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加速推广。到2025年,智能快件箱数量达到1800个。

——物流安全绿色更加凸显。构建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争取设立1个以上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认定3家以上自治区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提升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比例,推进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推广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循环利用,形成绿色物流发展新路径。


专栏1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目标

指标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目标值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社会物流总额(亿元)

7025.26

9300

公路货运量(万吨)

34216.62

33000

铁路货运量(万吨)

8633.61

12000

航空货运量(万吨)

2.97

5

快递业务量(亿件)

0.73

1.5

物流设施布局更加完善

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公里)

317

500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946

2400

重点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率(%)

10

60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0

1

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

0

5

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个)

1757

2000

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43

95

物流成本

有效降低

铁路货运比(%)

19.6

25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17

14.6

物流企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全国3A级以上物流企业(家)

42

60

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家)

0

2

物流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智能快件箱数量(个)

1464

1800

物流安全绿色更加凸显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个)

0

1

自治区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家)

0

3

标准化物流器具绿色循环利用示范企业

0

1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依托我区产业布局和交通体系,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经济走廊,对接国际主要市场,构建形成321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和“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的物流空间布局

第一节 构建321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加快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构建形成321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条国际物流通道:联通我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际公铁物流大通道,对接东南亚、欧洲市场的南向陆海新通道,通达日韩、美洲、大洋洲市场的铁海联运大通道;

2条国内物流通道:紧密衔接国家物流网络,横向联通黄河(青银)、长江、沪昆物流大通道,纵向对接京沪、京哈、京港澳(台)、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

1张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覆盖全国、联通全球主要地区的航空通道物流网。

一、打通国际物流通道 

——欧亚、蒙俄国际公铁物流大通道。支持银川公铁物流园、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卫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银川综合保税区强化国际采购、中转集散、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围绕铁矿石、纸浆、棉花、亚麻籽、木材、饲草料等进口资源,以及我区的轮胎、建材、农产品等本土出口产品,稳定运行我区西向中亚、西亚国家,北上蒙古、俄罗斯的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开行我区至欧洲的(TIR)国际卡车货运班列。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沿线国家布局铁路、公路国际班列货物集结中心,促进货源双向均衡,争取形成“通道+境外物流中心”的班列运作模式。

——南向陆海新通道。强化我区与重庆、广西的贸易合作与物流协同,深化我区与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盟、榆林、白银等毗邻地区共享开放通道的范围和领域,围绕我区及毗邻地区销往东南亚以及我国西南市场的蛋氨酸、石板材、小麦等特色产品,以中卫市为主要始发地,稳定运行中卫迎水桥-重庆团结村-广西北部湾陆海联运货运班列。发挥陆海新通道“一票制”“门到门-门到港”运作模式和成本优势,吸引和集结南向货源,扩大西南省区、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日韩、美洲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针对我区工业企业对锰矿石、铁矿石等原料的进口需求,以及PVC、赖氨酸、双氰胺、枸杞等重点产品的出口需求,强化我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支持银川、石嘴山、中卫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等东部沿海港口开展铁海联运合作,开行点对点货运班列。进一步完善转运设施,提升设备衔接配套水平,有效减少货物装卸、转运次数,形成我区东向日本、韩国,以及美洲、大洋洲等国家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运输通道。

二、畅通国内物流通道

横向:以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包兰铁路、银西高铁为主线,串接宁夏沿黄城市群、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晋中、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物流战略支点,构建黄河(青银)物流大通道;对接天山北坡城市群、兰州-西宁、关中平原、中原、东陇海等物流战略支点,融入国家陆桥物流大通道;推进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等物流战略支点的公铁联运合作,积极对接国家长江、沪昆物流大通道。

纵向:以福银高速、银昆高速为主线,对接哈长、辽中南、京津冀、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物流战略支点,与京沪国家物流大通道、京哈-京港澳(台)物流大通道形成联通;串接呼包鄂渝、山西中部、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等战略物流支点,对接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串接兰州-西宁、成渝、黔中、滇中、北部湾城市群等战略物流支点,积极融入西部陆海物流大通道。

三、织密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

优化民用航空空域,开辟和增加国际国内直飞航线、直达航班,稳定运营至迪拜、香港等直达航线航班,加密银川至北京、上海、广州空中快线,开通直飞所有省会城市、区域枢纽城市、重要旅游城市以及周边省区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鼓励航空公司设立宁夏基地航空公司或分公司,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充分利用航权开放政策,争取国家支持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第三、四、五航权。争取建成银川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实现国际邮件在宁夏分拨。逐步形成连接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国际都市的航空网络,成为西部地区区域性枢纽机场。

第二节 构建“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物流空间布局

依托我区优势产业基地和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构建“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物流空间布局。

一、一核心:强化首府物流核心引领

依托银川市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基础、物流资源、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对内联动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对外联通国家战略经济走廊和国际主要市场。

——银川市。推进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完善集疏运网络,推进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与沿黄城市群重点城市的物流协同与一体化发展,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物流资源在区内的高效聚集和区外的快速流动。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等,逐步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节点、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性联运配送中心。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施梅花井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工程,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煤炭、化工和危化品物流。重点推进宁东与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基地的大宗物流通道建设,建设宁东铁路与内蒙鄂尔多斯南部铁路连接线,形成蒙煤入宁新通道。支持粉煤灰资源化外运,打造绿色能源化工物流示范区。推动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联合打造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二、一枢纽:建设中心城市物流枢纽

——中卫市。依托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加强与银川市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的协同配合,深化与阿拉山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等沿边口岸的合作,强化与广西北部湾主要港口、青岛港等东部沿海港口的合作关系,高标准打造内陆无水港整合迎水桥、中卫、中宁、甘塘等站,新建中卫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一主多辅的铁路物流货运布局。积极建设中卫公铁物流园、迎水桥保税物流中心、中卫沙坡头机场二期扩建等项目,重点发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国际物流等,强化多式联运、中转集散、分拨配送、保税仓储功能。引领带动我区及毗邻地区融入南向陆海新通道,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区及毗邻地区向西、向南、向东开放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三、三基地:布局区域性物流基地

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围绕各自的主导产业和物流需求,强化城市间、区域间物流资源的互联互通、协调共享,加快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

——石嘴山市。巩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强化与乌力吉口岸、策克口岸的通关协作,加快国际公铁、铁海联运通道建设,争取扩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煤炭、矿石、木材进口业务。加强与乌海、阿拉善盟、鄂托克旗等周边资源富集城市的合作,积极推进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大宗物流、国际物流、期货仓储、网络货运等,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

——吴忠市。积极建设盐池德昌铁路物流园区、同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培育专业化工业物流园区。创新城市配送模式,提高城市间配送效率,实现与银川市及周边城市商贸物流的高效协同,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

——固原市。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固原六盘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宝中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固原嘉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六盘山交通集团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强化与平凉、定西、庆阳及关中经济区、兰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区等毗邻地区的合作,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等,打造成为宁南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专栏2 物流空间布局

构建321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3条国际物流通道: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际公铁物流大通道,对接东南亚、欧洲市场的南向陆海新通道,通达日韩、美洲市场的铁海联运大通道。

2条国内物流通道:紧密衔接国家物流网络,横向联通黄河(青银)、长江、沪昆物流大通道,纵向对接京沪、京哈、京港澳(台)、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物流大通道。

1张国际航空通道物流网:覆盖全国、联通全球主要地区的航空通道物流网。

建立“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物流空间布局。

一核心:以银川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中心,将银川市打造成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节点、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区域性联运配送中心;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成绿色能源化工物流示范区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一枢纽:中卫市建设成为我区及毗邻地区向西、向南、向东开放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三基地: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三个区域性物流基地。石嘴山市建成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吴忠市建成衔接银川及周边城市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固原市建成宁南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优化提升物流通道基础设施

完善铁路基础设施,优化公路网络布局,增强航空物流服务,为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构建物流空间布局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完善铁路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中卫至兰州高铁、包头至银川高铁建成通车。积极推动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建设,建成银川至巴彦浩特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宝中线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段快速铁路项目,实现对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我区南部地区的快速铁路覆盖。推进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扩能改造,提升既有线路服务能力。推动东乌铁路增建二线惠农联络线,推进包兰铁路银川至黄羊湾段扩能改造、定西经固原至庆阳铁路前期工作。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进厂进园,促进铁路专用线有效衔接铁路干线网络,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保障我区煤炭、矿石、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高效运输。

专栏3 铁路通道建设重点工程

高(快)速铁路网络:重点建设中卫至兰州高铁、包头至银川高铁。推动银川至太原高铁项目实施,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建成银川至巴彦浩特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宝中线中卫经平凉至庆阳段扩能改造。

普速铁路网络:重点实施太中银铁路中卫至定边扩能改造,东乌铁路增建二线惠农联络线,开展包兰铁路银川至黄羊湾段扩能改造、定西经固原至平凉、庆阳铁路前期工作。研究利用京兰高铁、银西高铁,布局石嘴山-银川-吴忠城际铁路,研究利用京兰高铁、宝中铁路富余运能开行银川-中卫、中宁-固原城际铁路。

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宁夏钢铁集团中卫热电铁路、宁东铁路宋家庄至汪水塘铁路、国际公铁物流港、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宁夏宝瑞隆石化有限公司等专用线。实施宁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

二、优化公路网络布局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到2025年,全面建成“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实现我区东西南北每个方向至少有3个以上高速出口。推进干线公路网提档升级,实施普通国道城镇过境路段、交通繁忙路段改扩建,加快普通省道超期服役路段改造,推动干线网高效衔接。

专栏4 公路通道建设重点工程

高速重点建设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银昆高速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段、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惠农至石嘴山段、乌海至银川高速公路银川南绕城段、S50海原至平川、S20吴灵青北环、S35石空至恩和、S50寨科至海兴段等项目。

国省干线公路:实施G338线中宁至中卫段、G344线李旺至同心段、G309线硝口至西吉段等续建项目,推进G109线惠农至黄渠桥段改扩建工程项目、G109线小坝过境段改线工程、G566线西吉县上堡至夏寨段等计划新开工国省道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建设省道205线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

三、增强航空物流服务

增强“一干两支”机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进河东国际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中卫沙坡头机场和固原六盘山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优化机场货运设施布局和货运流线,建设便捷高效的机场集疏运系统,完善集成型多功能航空物流服务,提高与地面物流作业环节衔接转运效率,实现货物便捷中转和快速集散。发展通航物流,依托月牙湖、盐池、花博园通用机场,建设无人机配套设施和电商仓库,完善通航物流服务功能。适时新建红寺堡、同心、泾源等地通用机场,支持顺丰、京东等电商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

专栏5 航空物流重点工程

民用航空:河东国际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新建20万平方米航站楼、3600米平行滑行道和综合交通中心、货运库等辅助设施,开展第二跑道规划建设研究。推进中卫沙坡头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分别新建约1.4万平方米航站楼、5部登机桥,扩建停机坪、新增远机位,以及物流、通航、办公等配套设施。

通用航空:依托通用机场,培育发展自治区通航物流产业。

第二节 培育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园区

一、培育国家物流枢纽

按照适度超前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建设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综合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银川综合保税区,谋划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以仓储分拨、中转集拼、高附加值货物为主的保税物流,以跨境电商、保税展示、融资租赁、贸易结算为重点的保税业务。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新百物流、四季鲜等存量物流园区,谋划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建成国家及自治区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支撑。

专栏6 国家物流枢纽工程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银川综合保税区,谋划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新百物流、四季鲜等存量物流园区,谋划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建设物流园区服务网

围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电商快递、保税物流、特色产业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物流,支持一批辐射能力强、综合化程度高、集疏运条件好的物流园区,建设自治区级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建成干支衔接紧、覆盖范围广、运作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全区物流园区服务网络,积极申报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鼓励物流园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甩挂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支持应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物流设施装备。鼓励中小型物流园区围绕农产品、医药、冷链、快递、危化品等产业,创新发展专业类物流园区。

专栏7 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工程

重点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自治区级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建成5个辐射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特色明显的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争取申建1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

第三节 提升城乡物流配送效能

依托我区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仓储配送资源,重点发展城际物流分拨中心、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城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建立高效便捷、覆盖全域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跨部门协作,促进农村客货邮快融合,鼓励交通、物流、快递、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和服务,整合日用消费品、农资、农产品等农村商贸物流资源,建设双向村级配送服务网点,打通工业品、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支持宁夏“数字供销”智慧云仓工程建设,依托农家店、便民店、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末端网点,打造现代仓储配送物流平台,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点。完善配送车辆城乡通行相关政策,不断优化配送车辆市区内通行时段、通行区域和停靠卸货区域。

专栏8 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示范工程

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示范项目:从全区范围确定一批城乡配送骨干企业,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输高效组织、企业间的协同配合,在全区建成上下互通、快速高效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第四节 强化物流服务产业能力

一、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围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推动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尝试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鼓励高端制造企业加快供应链流程再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与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同步化、协同化。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在包装模数上取得一致。以区内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为依托,探索建立集产学研一体的两业联动信息服务平台。

专栏9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银川(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建设工程:推动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企业与银川公路铁路运输物流服务中心基于统仓共配模式,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工程。

煤化工基地供应链管理项目:依托宁东能源化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宁东基地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和运输服务,提供供应链全链条管理服务,主动对接煤化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积极融入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逆向物流等供应链环节,通过集中采购、公铁联运等方式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运输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装备制造业物流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支持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建设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制(JIT)配送等运作方式为主体的物流仓储基地,重点支持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供应链平台建设。

二、打造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

依托银川、石嘴山、中卫等地区的工业园区,围绕煤炭、石化、钢材、矿石、化工等大宗物资,完善大宗物流设施配套,加快铁路专用线进企业入园区,鼓励自动装载机和自动翻车机等机械化装备的应用。推行大宗货物铁路中长期协议运输,支持点对点货运列车。引导企业集中采购、存储、中转、交易和流通,提高大宗物流组织效率,建立集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采购交易服务中心。鼓励网络货运企业成为大宗物流的创新主体,在货源组织、运输管理、后市场服务、金融服务等环节上开展数字化整合,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

专栏10 大宗物流服务工程

中宁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项目占地面积600亩,新建能够满足整列到发的铁路专用线2条,每条有效长度1000米。依托玉米、矿石、煤焦、氧化铝等大宗商品,建设集现代仓储、检验检测、包装加工、展销交易、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物流和商贸中心。

宁夏供销社金桥物流园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项目占地420亩,改造铁路专用线3条,长度3470米,以及站台、遮雨棚等配套设施。依托化肥、棉花、钢材、纸浆、水泥熟料、饲料添加剂等大宗商品,建设集现代仓储、检验检疫、包装加工、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宗商品物流和商贸中心。

三、增强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产业,加大在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信息化等方面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网络,谋划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合作,提高冷链运输回程货物比例,探索供港蔬菜深港运输直通模式。优化葡萄酒物流运输组织方式,建设与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大盐池滩羊、肉牛、鲜枸杞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航空运输量,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依托自治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冷链物流质量监控和追溯系统。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

专栏11 冷链物流提升工程

冷链物流网络建设项目: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谋划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构建我区高效畅通的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与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企业培优项目:在全区筛选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物流园区,重点支持冷链装备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项目:在产业重点镇和中心村鼓励引导设施建设向田头市场聚集,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四、加快商贸物流提质升级

提高我区商贸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商贸物流企业。支持传统商贸物流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智能标签、自动导引车(AGV)、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感应货架等系统和装备,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建设。完善末端智能配送设施,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柜、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配送设施进社区。推动城乡配送车辆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

专栏12 商贸物流提质升级工程

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支持建设改造一批集公共仓储、加工分拣、区域配送、信息管理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

五、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高效协同

重点围绕枸杞、葡萄酒、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特色地标农产品,建立完善的直销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支撑电商发展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区内外大型网络化、平台型电商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和快递转运中心。提高我区快递物流装备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快递物流企业使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等智能设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完善通关、保税、结算等功能,提高跨境电商物流一体化服务能力。鼓励国际流通企业在我区发展跨境电商O2O模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设立保税仓库、“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支持本土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在海外布局建设物流仓配中心。

专栏13 电商物流促进工程

智慧电商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韵智慧化物流分拣配送中心、中通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加快建设跨区域快递中心和5G智慧电商物流园区。

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建设项目:建设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争取建设银川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六、加快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

组建成立宁夏物流标准专业技术化委员会,构建与全国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探索建立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涵盖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冷链物流等在内的物流标准体系。围绕宁夏优势特色产品,研制符合宁夏产业发展实际和产品运输要求的操作规范等标准。在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物流标准化应用主体。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重点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加快标准托盘(1200mm×1000mm)、标准物流周转箱(筐)等物流载具推广应用,支持叉车、货架、月台、运输车辆等上下游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鼓励发展带板运输,支持货运配送车辆尾板改造。探索构建开放式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循环共用体系,支持托盘、周转箱(筐)回收网点、清洗中心、维修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

专栏14 物流标准化工程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组建宁夏物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培育物流标准化应用主体,建立完善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发挥行业标准化作用,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进现代物流全产业链、全过程标准的实施和制定。鼓励社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

物流标准试点示范项目: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新百物流等试点企业建立应用标准化物流器具循环共用系统。支持仓储设施、转运设施、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发展带板运输,支持货运配送车辆尾板改造。

第五节 激发物流新动能

一、提升物流数智化水平

重点支持平台型物流企业深化大数据技术,培育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核心能力。鼓励仓储型企业采用“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仓库基本配置技术,推进传统仓储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化多式联运场站、短驳及转运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无人驾驶货车、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支持区内网络货运企业积极创新、自主研发,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手段,打造货运平台总部经济综合体

专栏15 物流数智化工程

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支持物流园区采用RFID、视频监控等技术,建设集智能云卡口、可视化监控、园内一卡通、货品溯源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园区设施体系。

载运工具智能化应用。推动货运载运工具预装北斗定位系统,探索无人驾驶技术装备在货运领域的应用。

平台企业数智化提升支持梦驼铃等平台型物流企业打造产业路由器,建设产业互联网集聚区。

二、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鼓励和引导全区大中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在供应链服务、国际物流、快递物流、智能仓储、多式联运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增强我区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本土A级物流企业队伍。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发掘细分市场需求,做专做精服务创新,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品牌培育工作,塑造知名物流服务品牌

专栏16 物流企业培优工程

物流企业培优工程:增强我区物流龙头企业竞争力,扩大本土A级物流企业队伍。

三、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围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枸杞、葡萄酒、肉牛和滩羊、奶产业等重点产业,引导物流企业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供应链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运输分销等环节资源的高效配置。支持宁夏“数字供销”全国示范区建设,依托农产品电商、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安全检测、加工包装、统仓统配、溯源查询等功能,培育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基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的产销对接机制,引导农产品规模种养殖。

专栏17 供应链创新示范工程

供应链创新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现代供应链创新示范龙头企业,推动供应链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优化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提升企业、产业和区域间协同发展水平。

四、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大低碳、绿色、高效物流装备应用。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货运车辆推广应用,推动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使用可循环利用环保包材,减少物流过程中的二次包装,推动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加快构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建设绿色分拣中心,提高再生资源收集、仓储、分拣、打包、加工能力,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水平。

专栏18 绿色物流提升工程

绿色低碳物流创新: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贯标达标对标,推进绿色物流企业碳排放监测和对标活动,推广一批物流领域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提升企业低碳化水平。推动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基地等绿色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应用绿色技术装备,提升设施绿色化水平。

物流清洁能源推广: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探索物流行业碳资产管理。加大充电桩在物流集中区域的布局和投入力度,推广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物流配送车辆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推进 LNG、氢能源、光伏电力、风力等能源在物流运输、仓储设施、末端网点等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出一批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典型场景。

五、健全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完善我区应急物流干线运输和支线辐射网络,提升物资大规模紧急调运组织水平,强化应对各级、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在自治区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阶段融入“平急两用”建设需求,鼓励各市建立平急结合的应急物流中转站。扶持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运输能力,发展快速通达装备,使用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单元,保证应急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专栏19 应急物流保障工程

应急物流建设项目以重点物流企业为基础,加强应急物流仓储和运输能力建设,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按照“渠道不乱、方向不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的原则,建立由自治区商务厅牵头,物流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区现代物流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协调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和政策,统筹推进全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物流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在政策制定、数据统计、行业培训、示范评定和行业活动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的协调服务作用。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

一、加强物流融资政策支持

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针对优质项目和企业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鼓励创新符合物流行业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发挥自治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物流行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对成功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的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实守信、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加大物流用地保障

对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级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给予用地优先保障。充分考虑物流设施公共属性,适当降低物流用地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门槛要求。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鼓励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区、收费站等零散、空闲土地发展物流,多渠道整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用于物流业发展。

三、培育物流人才队伍

依托区内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支持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等协同育人新模式。支持中国(宁夏)现代物流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习基地。引进培育一批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熟悉物流业务管理、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建立物流研究中心和智库平台,鼓励重点物流企业设立物流研究机构。

第三节 夯实物流行业管理基础

一、强化项目管理

建立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物流项目申报、推荐、评比、认定工作机制。围绕冷链物流、城乡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绿色货运、多式联运等方向,建立不同层级、规模和时序的项目库,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动我区物流行业全面发展。

二、健全物流统计

加强物流统计制度建设,完善行业统计标准、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不断扩大样本数量,丰富样本类型,建立各市物流统计系统,及时发布全区物流业监测报告、行业景气指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加大安全监管

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指导督促物流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措施,规范安全生产制度,完备安全设施,做好日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防范。

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图解

扫一扫 手机浏览

主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地址:宁夏银川市民族北街435号蓝泰广场A座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63 
宁ICP备05001183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19号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