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山城固原气温严寒,但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一栋栋智能蔬菜大棚内,却一片暖意融融。棚内绿意盎然,棚架上爬满藤秧,绿油油的叶菜上挂着水珠。
“铁路投资建设的这个智能大棚能实现蔬菜种植的温控、水控,不受外面天气变化的影响,让我们冷凉蔬菜的种植由过去一年1茬变为一年3茬。”指着眼前忙碌工作的菜农,姚磨村党支部副书记程广锦高兴地说,“如今我们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年产量已达到17万吨。”
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兰州铁路局把产业帮扶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积极实施“党支部引领+铁路帮扶+村集体经济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帮扶模式,延伸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产业链,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开城镇冯庄村和头营镇杨郞村投入资金3314万元,建成具有智能育苗技术的高标准联栋育苗智能温室、蔬菜深加工流水线作业的净菜分拣加工包装车间,以及24座大型果蔬拱棚、蔬菜冷链库、果蔬分拣车间。育苗智能温室每年可实现育苗900万株左右,深加工后的脱水蔬菜价格提升3倍以上。同时,兰州局还配套设计制作富含地域特色和铁路标识的农副产品包装,有力推动冷凉蔬菜从育苗、栽植、管理到采摘、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在帮助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兰州铁路局巩固扩大铁路采购、进站上车、公益宣传、物流网络等优势,帮助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将固原市35个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50余种农特产品纳入集团公司消费帮扶名录进行订单式购销,向所属单位下达消费帮扶任务950万元,集团公司工会安排职工节日福利费478万元,形成稳定的铁路市场“需求订单”。依托“三网一柜”以及局管内列车、车站36处帮扶专区,帮助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推动农特产品上网、进站、上车。截至目前,共购买原州区农特产品1501.3万元,帮销4274.8万元。
2022年,中国铁路持续向原州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300万元,重点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中央定点帮扶示范村建设、区域性重点产业示范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7类23个帮扶项目,受益群众4万余人。同时,引入浙江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有偿帮扶资金1500万元,吸引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000万元,为杨郎村建成了气调库、纸箱包装厂,极大提升了果蔬分拣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产业水平。仅此每年降低贮藏、加工、保鲜等费用60多万元,先后带动周边4个村组种植果蔬1万亩,年产值突破1.2亿元,形成了以杨郎村为中心的果蔬产业集散中心。
走进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巷道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家家庭院门前都在栅栏围成的小花园,种植着瓜果蔬菜和花草。
2021年以来,中国铁路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配套地方资金2805万元,在安河村建成占地106亩、养殖规模达1600头的双列式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实行饲草统一调制、统一管理、品种统一更新换代、集中饲喂的肉牛“出户入园”养殖模式,形成一条以肉牛养殖为基础,带动有机肥、畜草种植等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同时,投入帮扶资金,有效利用庭院养牛腾出的空地村民房前屋后,组织村民对院内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建设“两小园”(小菜园和小花园),引导村民发展养蜂、种菜、林果等“庭院经济”生态种殖养殖,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相结合的新局面。
“园区建成之前,我们将牛棚建在院子内,影响环境卫生。现在,家里卫生好了,养蜂、种菜又带来新的收入。”村民罗正英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自从将家里的牛送到园区饲养后,拆除院子里的牛棚,腾出空地种植蔬菜,又养殖15箱中蜂,不用再去集市买菜,不但节约了开支,还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