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专题>乡村振兴

县域商业故事集 | 指尖锦绣织就家门口的致富网——高广娟与原州掇绣的县域商业突围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10

近年来,宁夏的县城与乡村间,涌现出不少关于县域商业发展的新鲜事。它们不是政策条文的生硬呈现,而是融入生活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藏在宁夏乡野间的“商业摆渡人”,感受宁夏县域商业发展的新活力。

宁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生动故事集

(九)

指尖锦绣织就家门口的致富网

高广娟与原州掇绣的

县域商业突围之路

在宁夏固原的黄土塬上,一根绣花针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覆盖城乡的商业网络。高广娟,宁夏思含掇绣的掌舵人,用十二载光阴将面临失传的掇绣技艺淬炼成驱动原州区商业振兴的新引擎。

图源:固原文化旅游

破局:当非遗遇上现代商业困局。

初心与挑战:高广娟的创业始于2006年开的一家十字绣店。儿时伏在母亲膝头,看着长辈们用掇绣装点生活的记忆,让她对这种“针与布面垂直轻墩”的北方非遗技艺心怀眷恋。然而到2016年,她面临双重夹击:技艺断代危机,掇绣产品陈旧,市场认知低迷,十年仅带动百名妇女零散就业;妇女生计困境,数千留守妇女、残疾姐妹空怀巧手却因技能碎片化、生产分散化,月收入不足千元。“祖辈的智慧不能断线,姐妹们的希望不能落空!”这份执着成为她破局的起点。

政策东风助力:转机来自政府的精准扶持,原州区以“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为路径,打造“原州织女”劳务品牌;自治区商务厅提供非遗产业补贴,政协搭建展销平台,为“走出去”铺路,政企合力让掇绣从“炕头消遣”迈向产业化探索。

图源:固原大城小事

巧手织网:构建家门口的商业生态圈。

高广娟以三招创新直击县域商业痛点。

老手艺的新生命:联合妇联、人社局启动“原州织女”培训体系,邀请非遗大师传授针法,时尚设计师改造传统纹样。开发出“生肖摆件”“掇绣包饰”等百款新品,其中“原州土豆”玩偶融合乡土情怀,“柿柿如意”饰品注入吉祥寓意。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使产品溢价提升300%,为掇绣注入商业活力。

图源:固原日报

三级架构激活社区:在荣华锦汇建立5000㎡设计研发中心,集中培训136名员工(含22名残疾人),承担高端定制与质量控制;辐射10个社区站点,3500名妇女居家接单,实现“带娃做饭不误增收”,人均月入3000-4000元;打造20个体验空间,日接待游客超百人,消费者可亲手制作掇绣杯垫、钥匙扣等小件,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

卫星仓破解配送难题:自主研发智能ERP系统,实现订单自动分配、库存实时监控,日均处理5000单,发货时效提升70%。创新构建“中心仓+农户卫星仓”物流网络,将农户闲置房屋改造为仓储节点,联合邮政、京东优化配送路线,使偏远地区配送时效压缩至62小时,物流成本直降50%。更开放系统助农销售红梅杏等特产,年助农增收超500万元。

数字羽翼:让深山绣品飞向世界。

当掇绣插上数字翅膀,商业边界被彻底打破。

云端矩阵,直播拓销:组建11人直播团队、35人电商客服,在淘宝、抖音等五大平台同步开启“日出东方”“星辰相伴”双直播间,AI虚拟主播与“金牌织女”明瑞搭档带货,日销4000元成常态,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海外订单已排至2026年。

图源:宁夏日报

文化破圈,IP出海:2025年北京新春嘉年华展销会上,蛇头帽、钩织土豆等引爆消费热潮,线上线下销售3367件,签下40万元订单。创新的掇绣体验包让非遗从“陈列品”变为家庭亲子互动项目,单日“圈粉”超200个家庭。同年携“鹿鹿畅通”包饰亮相香港经贸会,吸引加拿大客商签约,5月正式进军多伦多市场。

图源:中国新闻网

政企协校,生态共建:通过“832平台”对接国铁集团等渠道,政府采购额达2800万元;与宁夏师范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掇绣针法十二式》标准化课程,年培养专业人才120名;以1000项著作权、6项专利构筑技术壁垒,“原州织女”获省级劳务品牌认证,带动农户年增收超600万元。

未来图景:万平基地托起西北手工联盟。

站在新起点,高广娟的蓝图已跨越省界。

万平米手工基地:利用荣华锦汇商业广场闲置厂房,建设集生产、展销、研学于一体的“非遗小镇”,引入智能吊挂生产线,扩容产能至年产800万件。

图源:固原大城小事

西北产业协同中心:计划三年吸纳100家企业入驻,打造“宁夏巾帼非遗云平台”,实现从技能培训到全球销售的一站式服务。首期已联合甘肃庆阳香包、陕西凤翔泥塑等12家非遗工坊,共建产品库与分销渠道。

物流枢纽升级:联合顺丰共建智能化分拨中心,覆盖陕甘宁蒙四省区,通过大数据优化路由规划,区域物流成本预计再降30%。

数据见证蜕变:一根绣花针的力量。

就业规模:从百人零散就业到3600名妇女稳定增收,其中残疾妇女占比16%;生产能力:从家庭作坊零星生产到日产值10万元、年产500万件的数字化基地;市场辐射:从固原本地市场到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等国;品牌价值:从无名小作坊到拥有千万级IP矩阵,政府订单累计2800万元。

图源:宁夏画报

县域商业的“原州答案”。

高广娟用一根绣花针证明:县域商业的短板,恰是创新的跳板。政策赋能让政府搭建的展销平台、劳务品牌培训成为破局关键;模式创新将“炕头手艺”转化为“家庭工坊+卫星仓储”的产业链;数字基建以直播间为窗口、智能物流为血脉,打通城乡商业循环。

当掇绣的丝线串联起黄土塬与多伦多、残疾姐妹与AI主播、非遗纹样与潮流设计,这片曾被定义为“贫瘠”的土地,正以“家门口”的创业生态,绣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富图景——这里没有旁观者,每位女性都是执针人。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14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0000063 
宁ICP备05001183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19号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 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