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我是自治区政府新闻办雷燕。
此外,我们还邀请到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科技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外办,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药监局、博览局,宁夏税务局、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会,等一会儿大家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向他们提问。
二、推进对内对外通道建设。一是加强空中快线建设。建成银川至北京、西安、广州、上海4条空中快线,1月31日国航开通银川至香港直达航线。1—7月份银川机场旅客吞吐量597.5万人次,增长18.7%;货邮吞吐量3.14万吨,增长30%。二是发展国际快件业务。启动建设银川邮件处理中心、宁夏国际快件中心项目,推动国内国际邮件、快件在银川集散分拨。三是推动国际班列运行。1—7月份宁夏至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发运45列2004车,货重11.71万吨、货值9755万美元。开通首列宁夏至蒙古至俄罗斯国际货运班列,主要开展木材进口业务。四是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渝桂黔陇青新滇宁陕9省区市签署了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五是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中阿博览会期间将举办2019网上丝绸之路大会,中阿跨境电商出口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商品详情展示、客户在线下单、邮件订阅等功能,开发产品50余款。
四、加强开放载体建设。一是促进银川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支持综合保税区实施简化进出口管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委内加工、促进内销便利、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等政策措施,启动一般纳税人、委托加工业务海关监管系统建设,4家企业获批一般纳税人资格。二是推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改革。按照《银川市开发区承接经济管理权限赋权目录》,已将投资管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事项交由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与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网站实现三级网站统一入口。三是增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生动力。支持开发区创新发展,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税收增量奖补资金5668万元,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
总体看,自治区推进“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但还存在先行先试改革探索进展慢,经贸平台作用发挥不够,保税区、口岸等开放支撑条件不强等问题。下一步,自治区将积极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扩大开放的思路举措,加大与中西部地区开放交流,深入研究一批符合我区实际的开放政策举措;全力办好中阿博览会,争取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双提升”;加快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公铁物流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载体建设,启动银川铁路口岸申报工作,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宁夏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李鸿儒:
第一,银川综合保税区是宁夏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主要发展保税物流及对外加工贸易业务。今年以来,综合保税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复制推广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等21条自贸试验区创新监管制度。1—7月份银川邮件处理中心处理进区邮件1971.93万件(袋);宁夏国际快件中心接受进境快件49万件,货物总量793.5吨。下一步,加快建立更加自主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复制和创新力度,推进生皮外发加工、分类仓储监管等政策落地,吸引一批外向型企业入园,不断增强综合保税区发展能力,激发带动周边和全区开放经济发展。
第三,银川公铁物流园作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发展物流仓储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大宗商品交易及展示等物流业态。今年园区一期建设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主要设施主体封顶,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完成投资5500万元。正在加紧编制银川铁路口岸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步,加快构建园区内陆口岸功能,完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力争年内投入运行,同时年内启动银川铁路口岸申报工作。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在园区形成物流体系与生产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作为银川市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建立的创新型园区,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让中关村创新资源向宁夏流动、向银川汇聚。目前已签约入驻科技、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生产服务等各类创新型企业173家,储芯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下一步,园区积极对接北京中关村,加速聚集北京中关村的各类创新资源,建设成为中关村—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和创新人才“聚集地”。
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
截至目前,我区有一类口岸1个,具体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航空口岸;自治区批准建设的陆港3个,分别为惠农陆港、银川经开区陆港、中宁陆港。目前,宁夏口岸的发展呈现出航空口岸快速发展,银川、石嘴山、中卫陆港联动发展,具有口岸功能的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协同发展的态势。
陆路口岸方面。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一期(海关监管区)联检大楼、卡口、保税仓库等项目主体建设完成,信息系统安装同步开展,计划2019年底建成投运。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善了报关、报检、查验、保税物流、保税仓储等口岸服务功能,各项保税业务积极开展。为创造条件申建银川铁路口岸,推进银川、石嘴山、中卫陆港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地处陇海线以北、京包-临哈线以南便捷的西向物流通道优势,以及石嘴山距离蒙古国、策克、乌力吉、二连浩特、天津港近距离通道优势,重点加强西向和北向通道建设,主动对接南向“陆海新通道”,相继开通运行了宁夏至中亚、西亚,以及至蒙古、俄罗斯的国际货运班列。班列累计实现货运量基本满足了国家评估铁路口岸出入境货运量不少于10万吨/年的主要指标,为我区申建银川铁路口岸提供了有力支撑。班列的开行,有效开辟了我区西向和北向低成本陆路国际物流通道,稳步带动了我区10余家企业的蛋氨酸、马铃薯种薯、硅锰合金等60余种产品出口,正在拓展锰矿石、铁矿石、面粉、亚麻籽毛油等大宗商品原材料进口渠道。吸引了哈萨克斯坦金麦穗公司、大连良运集团、宁夏金丝路国际贸易公司、重庆中沃福国际贸易公司等一批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贸易和投资项目陆续落地。吸引了新加坡丰树集团、香港嘉里物流、山东龙马金建集团、韵辉供应链管理与重庆丝路融资担保公司金融融资服务等一批以拓展沿线国家市场为主的采购贸易项目落地宁夏,初步形成了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市场集聚效应。
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口岸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航空口岸、陆路口岸两个方面推动完善口岸布局。航空口岸方面,进一步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提升通关便利化条件,支持银川综保区依托银川航空口岸,重点发展临空型经济,支持肉类、水果、种苗进口指定口岸建设主体尽快完成项目建设,为银川航空口岸进一步发挥功能、银川市发展临空型经济提供重要支撑。陆路口岸方面,支持银川市发挥银川铁路南站支撑作用,依托银川公铁物流园申报中欧班列铁路场站对外开放项目,建设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支持石嘴山市发挥东向距天津港980公里、北向距策克口岸约770公里、距乌力吉口岸约470公里、距二连浩特口岸约1200公里,以及惠农陆港周边工业园区多、大宗商品国际物流需求旺、陆路交通便捷等优势,依托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惠农陆港经济区物流核心区;支持中卫市充分发挥迎水桥铁路编组站区位优势,依托中宁陆港、迎水桥编组站、镇罗物流园建设中卫陆港。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为核心,以惠农和中卫陆港为支撑,申请建设银川铁路口岸,布局建设粮食、冰鲜、木材、整车进口口岸。
杨向宇: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关制定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务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59项具体措施。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在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环节实现“多证合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货物申报应用率达到100%,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应用率达到90%以上。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口岸证件验核由原有的86种减少为46种。压缩通关时效,7月份我区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9.7小时、1.06小时,较2017年同期分别压缩60%、94%以上。
三、促进优势特色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积极开展风险预警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指导企业规避风险;采取即报即放模式,提高通关效率,1—7月份宁夏枸杞出口1.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国枸杞出口的39.5%,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深入养殖基地对饲料、药物、疾病防治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供港活牛质量安全。协调深圳海关开展供港菜直通业务小规模试点,为实现供港菜规模出口进行有益探索。推进国家级葡萄及葡萄酒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各酒庄量身定制出口葡萄酒抽检方案,提升宁夏葡萄产区的国际知名度。
五、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对银川河东机场口岸安全准入风险的分析管控,严密对重点航线、重点航班以及进境快件的监管。1—7月份共查获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案9起,查获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37件。积极应对国际疫病疫情,口岸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光明日报记者:
未来,我们将坚持“双枢纽”发展战略,推动宁夏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自治区推进“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一是坚持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和区域支线枢纽机场。确保银川至迪拜航班稳定运营,并适时加密。充分发挥航权优势,新开至多哈、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等航线,做强主通道。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开通银川至首尔、名古屋、普吉岛、芭提雅、宿务等日韩、东南亚方向航线航班,架构中西亚、东北亚及东南亚“金三角”国际航线网络。以银川为中心打造800公里范围内支线航线网络,力争2021年区域支线通航城市达到14个以上。二是提升国内航线网络通达能力,不断推进空中快线建设。围绕自治区发展部署,加快快线建设。到2021年,建成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乌鲁木齐等6条空中快线,日均航班量达到10班以上;建成至杭州、南京、重庆、昆明、武汉、长沙、哈尔滨、青岛等8条准快线,日均航班量达到5—9班。打造华东经银川至新疆、东北经银川至西南、华北经银川至西藏的3条大通道。三是加大运力引入。力争到2021年驻场飞机达到24架,形成全天4进4出航班波。同时在重点城市航线上,阶段性采用宽体机执行。四是以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投用为契机,构建区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借鉴国内机场先进经验,联合兰州铁路局打造宁夏空铁联运新模式,推出空铁联运组合产品,航线网与高铁网紧密衔接,航站楼与高铁站联动运行,畅通楼门与站门,联接舱门与车门,空铁功能互补,让旅客一次出行,多种享受。